今天是 尚德行 厚基础 宽口径 重实践 强能力 高素质
 
  文学院首页 >> 学科建设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3-04-18 02:14:00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继承原师专、赤峰教育学院和电大汉文系的师资和力量,以及近年加盟的青年教师等,经过20062009年,20092012年两个周期的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专科)和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开设有中国文学史和作品选课程,以及《论语》研究、《史记》研究、等专题课,基本能够完成本科教育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改革任务。这些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面对现阶段的新机遇和挑战,现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已经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用改革的办法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定位和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学校“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征,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的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行业从业者”的目标,文学院担负着培养文化事业的传承和新闻、广告、出版、传媒等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培育全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中国古代文学则是中华文明重要载体之一,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哲学智慧、批判思维与文学审美的核心材料。即:中国古代文学及其课程群既要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为全校通识课中文化传承、人文关怀做贡献,又要直接培养文化事业的传承人和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文学审美、文学批评与创作等方面的能力,一以贯之的核心元素则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居于中国语言文学的核心地位,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要以宏观视野统筹兼顾设计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用科研创新驱动教学,做到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强调协同创新,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束缚。
三、中国古代文学建设中长期规划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属于基础学科,建设周期长,又因学校处于民族地区,学科发展同国内先进高校发展差距极大,并且呈现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因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要以十年为周期,未雨绸缪。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根据新世纪所承担的任务,不断加以调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建设第一阶段,全面布局。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着手,梳理有厚重积累的经典研究,发掘经典文学的现代意义,做到各体兼重,异彩纷呈,全面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这一过程需要三至五年。第二阶段,选点突破。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各研究者追踪各体经典研究发展前沿,找出适合学院学科实际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文体、经典,以“举国体制”协同攻关方式,选点突破,开始形成学科特色,这一过程要持续五到七年。第三阶段,融入主流,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突破从点到面逐步扩展,参与到国家古代文学对话与争鸣中,在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长足的进步。这个过程要历经第二个十年。第四个阶段,协调发展。通过重点扶持与持续建设,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某些研究领域,利用长期积累和独特地域、文献优势,成为该领域研究重镇,引领部分学科发展,这个过程仍将持续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要持续推动学科教学发展,辐射和带动相关学科,如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学等,协调发展。
四、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措施
针对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研究基本无方向、无特色、无优势,教学和科研疏离,学生统一接受同等内容的文学史和专题课必修和选修内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错位,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的现状,要拟定长远规划,重视顶层设计,重在建设,逐步扭转被动局面。
1、  更新培养理念,承担学科责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不再仅仅是文学作品阅读和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载体,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以经典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位学生,培养他们人文关怀;同时,作为审美客体和研究素材,又能培养中文专业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运用文字进行相关创作、批评、鉴赏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这要求中国古代文学首先承担向全体学生传承文化的通识课作用,它还作为专业核心课,实现中文专业多元培养的目标,既要对专业学术类人才进行初步的学术训练,还要内化为就业创业类人才的专业素养,更要成为其它相关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语言文字能力。
2、  规范运作机制,整合学科资源。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内部首先推行新的科研、教学机制,即: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机制,鼓励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课题与课程结合,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结合,使全部教师转型为研究型教师,并逐步完成学科从教学型到研究型的转型。
    3、持久团队建设,锻造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牢固树立“教授就是大学”的信念,教授代表大学的水平,是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缔造者和传承者,更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首先要不断引进、培养高素质的学科人才,用五至八年时间完成青年教师的博士化,着力从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的著名高校引进不同方向博士研究生,完善学缘结构,完成学科建设的布局;以各种方式培养引进专业领军人物,增强团队创新力与凝聚力;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本学科教师到本学科领先的重点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进行访学,并制度化。
4、强化核心课程建设,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教材优先选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研究型教材,确保教材高水平;在使用过程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渐进式完成由参与编撰教材到独立著述的跨越。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为重要契机,以研究型学习为导向,构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大力建设研究型课程,重在培养中文专业学生的学术与创新素质,采用导引与研讨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学术探究,研讨课程一般每周一次,教授提前给出研讨课题,12名学生汇报课题综述及前沿研究情况,参加课程的学生自由发问讨论。
五、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保障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系列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因而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重视基本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另外还需要财政支持,加强软件、硬件建设。
1、   制度保障
要严格落实学校《新教师培训上岗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尽快提升古代文学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严格执行学院领导、学科骨干随机听评课制度,指导寻找差距与不足;定期完成学生对古代文学主讲教师测评,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确保资金支持;全力创造条件协助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贯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写作规范》,重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导师定期核查进度,特别重视学生古代文学选题指导,有计划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着手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涉及古代文学学科部分拟定专门细则,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制订学术骨干指导拔尖创新人才工作条例,并纳入教师考核;制订《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两个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具体方案;起草文学院专业教师协同创新基地工作办法,有步骤推进各项工作。
2、   资源保障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要以经费投入作为保障,必须进行下列资源建设:
1.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网络建设,要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细则,从严要求,逐项落实,所需经费由学校专项资金支持;
2.建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立由各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推荐新书制度,购入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学术专著,订阅《CSSCI》中的A类期刊和人大复印资料中的《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由学院联合其它文科学院自筹资金购入由国学网开发的《国学宝典》和爱如生公司开发的《全四库》、《中国古籍基本文库》;推荐购入内联版《文渊阁四库全书》以及09年增补版《四部丛刊》,以满足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和学校其它文史哲教师之急需。
3.启动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年资助5项左右。
 
 
                                                      2013年4月16
 
 
  相关附件: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   图书馆   办公系统   北京大学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内蒙古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文学院  建设单位: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