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 录
一、“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本科教育深入开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二)学科建设长足进步,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三)专业拓展健康快速,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四)师资队伍发展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民族师资力量雄厚,民族教育成效突出
(六)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学院管理持续改善
(七)附属单位锐意进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二、“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1.努力适应时代要求,着力推动转型发展
2.理性扩大办学规模,着力调整办学结构
3.切实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提高科研水平
4.合理调整专业布局,着力转变教学模式
5.深入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强化实践教学
6.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着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8.高度重视民族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民族教育品牌
9.全面加强学生工作,着力营造育人环境
10.持续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着力搞好校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11.扎实推进附属单位工作,着力打造学院发展战略支撑点
四、“十二五”期间实现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总体素质
(三)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待遇
(四)切实改善行政管理,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的组织领导能力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院实施转型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赤峰市教育发展现状和我院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我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加强软硬件建设,推进内部改革,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进步,为学院“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本科教育深入开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79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768人,其中本科生7558人,占学生总数的86%。成人教育在籍学生6004人,招生人数居全区前列。“十一五”期间,我院在区外招生的省份已达15个。五年来,共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281人。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完成了从专科院校到本科院校的根本性转变。
学院现有校园占地面积720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4754㎡,学生公寓面积56753㎡,固定资产总值3.9亿元,馆藏纸质书刊84.09万册。
“十一五”期间,先后投入2198万元新建实验室41个,更新和完善已有实验室6个,建设和评选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目前共有教育实习基地43个,专业实习基地67个,实验室9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0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95元。
(二)学科建设长足进步,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院精心打造了专门史等4个重点学科和动物学等6个重点扶持学科。目前,学院拥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五年来,共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9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114项;教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4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92篇,出版学术专著44部,出版教材、译著、工具书等270部,获市级以上政府科研成果奖61项、专利5项、应用成果12项。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研究已在全国拥有较大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三)专业拓展健康快速,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学院已有39个本科专业和59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7个。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已建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
(四)师资队伍发展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院师资总数941人,其中博士16人,占1.7%,硕士359人,占38.2%,博士和硕士共占39.9%;正高级职务教师110人,副高级职务教师326人,正副高职务教师占46.3%;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6.8%。有9名教师分别被蒙古国国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赤峰市“十百千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
近几年,我院一些基础类专业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已突破30%,全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或超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就业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区教育厅表彰。
(五)民族师资力量雄厚,民族教育成效突出
“十一五”期间,学院着力强化民族教育特色和优势,大力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高质量民族学生,民族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学院现有蒙语授课师资91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2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拥有蒙语授课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个,蒙语授课精品课程1门。现有蒙语授课学生906人,占学生总数的10%。五年来,共为社会培养蒙语授课本专科毕业生近2000名。
(六)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学院管理持续改善
学院现有29个党总支,93个教工党支部,18个学生党支部;教职工党员786名,学生党员370名。“十一五”期间,共发展学生党员1736名,学生党员比例保持在在校生的7%左右。近年来,学院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6年7月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被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政研究会评为“高校先进思政研究会”,2008年学院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获全区共青团工作创新奖,2009年学院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全区文明单位”。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2008、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先进达标单位;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方面,连续四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先进达标单位。在维稳、综合治理工作方面,2006年学院被教育厅命名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06-2010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维稳创安和综治先进达标单位,2008年和2010年两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七)附属单位锐意进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依托学院、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附属医院2007年顺利通过自治区三级医院评审,进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行列,在医疗规模、诊治水平和医学研究等方面已经进入了赤峰市医疗系统的前列;第二附属医院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附属中学在赤峰市率先引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升质量和突出特色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诸多举措为我院“十二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仍将长期存在,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及社会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院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出特色为主题,坚持区域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定位,突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主动融入赤峰、服务地方,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把我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的原则。努力把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与增进效益辩证统一起来,突出质量优先,统筹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培育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大力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学科和专业,着力构建“尚德行、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作为办学的基本定位和主要特色。
——坚持德育为先、求实创新的原则。着力培育“崇德敬业、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把彰显大学之“德”与创新大学之“学”密切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学院的精神品格。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坚持开门开放办学的原则。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着力加大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办学力度,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原则。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学院发展难题,深入推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转型变革,走出一条理性抉择、转型发展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三、“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全面改革、建设和发展,到2015年,力争办学规模达到在校本专科生14000人,办学层次实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重大突破,办学水平步入全国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先进行列,使我校成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人才高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基地。
(二)主要任务
1.努力适应时代要求,着力推动转型发展
适应全国高等教育转型变革的要求,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加大融入赤峰、服务地方和提升质量、办出特色的力度,着力推动学院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从学校主导向学生自主的根本性转变。
2.理性扩大办学规模,着力调整办学结构
积极实施“本科为主、向上发展、向下延伸、向外联合”发展战略,争取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理性扩大办学规模,着力调整办学结构,本着“研、本、专”并举和“一、二、三本”共存的原则,在开展联合办学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3.切实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提高科研水平
按照建设学科群和促进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共生的基本方针,着手建设人文学科群、理学学科群、医学学科群、经济管理学学科群和教育学学科群;围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要,大力推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着力培育5个左右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应用性学科;在巩固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增1—3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重点选拔和培养10名左右在本学科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40名左右学科建设骨干。
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不断推动“需求牵引、携手创新、合作共赢”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在自然科学领域,着手重点建设1—2个用于教师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申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后备力量;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力争新增1—2个自治区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5个以上科研创新团队,争取1—2个创新团队进入自治区重点支持序列,同时着手培育10个以上科研创新团队,以此带动全院科研朝着团队化方向发展。持续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力争国家级课题立项20项以上,自治区及部委级课题立项100项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大横向课题100项以上,专利成果及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20项以上;资助出版有较高学术和艺术水准的专著20部以上,组织编写《赤峰通史》等重大题材著作2部以上;在国家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篇以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0篇以上;学术成果获得市级以上政府科研奖30项以上,艺术创作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10项左右。
加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出台相关政策,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创新平台,划拨专项经费,组建导师队伍。“十二五”期间,力争校内大学生科研立项200项左右,参与科技活动学生的比例达到在校生的15%以上。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学生科研活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合理调整专业布局,着力转变教学模式
着力巩固和提高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大力发展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性专业,争取在历史学、工程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尽快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区内外人才市场需求,尤其是围绕赤峰市以及周边地区产业和事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办学层次和专业布局。注重加强现有专业内涵建设,加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到2015年,本科专业数达到50个左右,专科专业招生数保持在30个左右,新增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0个左右,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
按照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制,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跨专业选修,突出加强通识课的实效性、专业课的实用性和选修课的丰富多样性,滚动开出公共英语选修课,着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开放式、探究式、互动式、全景式等现代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5.深入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强化实践教学
持续推进示范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建设30门校级优秀课程和30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成15门左右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争取有1-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6.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着力打造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军的10个教学示范团队和50个优秀教学团队;重点选拔培养教学名师和艺术名家10名、优秀教师50名和教坛新秀100名,争取有5名左右优秀教师和10名左右教坛新秀进入自治区名师和教坛新秀行列;参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标准,培养符合自治区教授二级岗位聘任条件的教师2名以上,符合学校教授三级岗位聘任条件的教师40名以上,符合学校教授四级岗位聘任条件的教师100名以上,培育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1—2名、省部级各类荣誉称号教师10名左右。
“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规模基本上保持稳定,专任教师总数达到950人左右,师生比总体接近1:14左右,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持续优化教师教辅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到10%以上。
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着力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包括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在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计划管理、优秀教材选用、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干部听课、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教学评价、考试质量分析、毕业生质量与就业分析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行横向三级(期初、期中、期末)、纵向三级(校、院、室)教学检查办法,努力实现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闭路式管理。
8.高度重视民族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民族教育品牌
着力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扩大民族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提高民族生的培养质量;实施复合型“优秀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为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加强“三语”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文化研究,积极培育民族特色学科。
9.全面加强学生工作,着力营造育人环境
建立健全以院党委为领导核心、团委和学生处各司其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团总支、学团办——辅导员(专兼职)——班主任为链条的学生工作队伍体系;普遍推行导修制、班主任制和辅导员制,逐步实现每15个学生配备1名学业导师、每个学院都有3名以上专职辅导员和5名以上兼职辅导员、每个班都有班主任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团总支、辅导员、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组建由党团干部、学管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学管中心,逐步推动学生教育管理的社区化。着力构建道德与心理修炼平台、学术与人生大讲堂、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基地、文化艺术活动大舞台,力争使我院的学生管理教育、学生资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等工作跨入全区和全国先进达标单位行列。
突出加强党的建设和以党建带团建工作,持续创建一批学生先进党支部和“党员之家”。着力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创建10个左右市级“五四”红旗团总支(支部),把学校团委建设成为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联、学生会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着力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学生信任、老师认可、素质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到2015年争取实现学生社团过“百团”的发展目标。
继续推进大学生社会工作锻炼计划,出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挂职锻炼、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力争使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全国先进行列。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持续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大力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切实加大招生就业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生源和就业质量。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布网建站,着力构建校内外招生就业工作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我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0%以上。
10.持续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着力搞好校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制订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形成特色鲜明的馆藏资源体系。在文献采集中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突出加强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古历史文化为主的专题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生均藏书100册、生均年进书量4册,使馆藏图书达到150万册以上。
全面搞好学院的校园规划和建设工作。尽快完成2.7万㎡的图书馆楼、0.8万㎡的国标化附属幼儿园和4.5万㎡的学生公寓、留学生公寓及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尽早立项建设3.7万㎡的实践教学楼和3万㎡的“红山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分步实施校园改造提升工程,逐步美化校园环境。校园规划以大学理念为统领,汲取传统校园的空间特质与环境魅力,传承校园特有的学府意象与文化质感,力求体现校园风貌时代化、校园设施网络化、校园景观园林化、校园环境生态化、校园布局舒适化,形成以办学理念、办学方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标志的特色校园文化,使我校成为文化凝练中心、观光鉴赏中心、人文陶冶中心,成为赤峰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11.扎实推进附属单位工作,着力打造学院发展战略支撑点
按照把附属单位建设成为学院发展重要战略支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对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将附属医院建设成为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规范性临床教学基地;将第二附属医院建设成为专科专业特点比较突出的二级甲等医院,逐步步入三级医院行列;将附属中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特色品牌学校,并尽快跻身赤峰市二类高中行列。
四、“十二五”期间实现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依法治校、校务公开、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以及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教学奖励机制、科研激励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为学院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力保障。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调动广大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总体素质
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赤峰市“玉龙人才”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以“百名博士工程”为重点的人才开发项目,通过优惠政策的吸引和事业平台的开发,引进和培养上百名高层次人才。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动态柔性引进学科建设和科技攻关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出台多方面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和教师教辅人员的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三)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待遇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及赤峰市的大力支持,尽可能多地申请项目资金,切实加大融资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的基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如期完工。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投资保障机制,确保教学仪器设备值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教学仪器设备投入8000万元,到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亿元以上。
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基本政策,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在普遍提高教职工工资和福利水平的基础上,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到2015年教职工平均收入水平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其中岗位津贴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比率递增,到2015年达到人均2万元左右的水平。积极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争取尽快改善广大教职工的住房条件。
(四)切实改善行政管理,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坚持完善院长办公会议制度,普遍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责任的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服务到位。充分尊重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权威,逐步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研究的干预,不断增强学术权威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选择适当时机推行校、院两级管理的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科学管理理念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普遍实施服务承诺制,着力推进用制度管人管事。大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党政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的组织领导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健全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抓好党风、政风和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构建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积极发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和辐射作用,稳步推进师生员工理论武装工作。加大内外宣传工作力度,增强全院广大师生员工的内聚力和创造力,不断扩大学院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深入凝聚各方力量;继续做好老干部和关工委工作,调动老干部发挥余热的积极性。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院师生员工要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搞建设,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质量与效益、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勇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全面落实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切实增加学生实践课的课时数,着力搞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十二五”期间,争取3.7万㎡实践教学楼建设项目,教育实习基地达到65个左右,专业实习基地达到120个左右,实训基地达到5个左右。新建3-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1个达到国家示范实验室标准的重点实验室。